後勁溪的生態(植物)

認識生態環境,是觀察後勁溪(河川)演變直接而有效的方法之一,因為生物的生存或死亡,代表環境的優劣與否,同時也是生態變動的指標,從中可以知道河川生命現象是否存在。而影響生態體系變化的的原因,而人為的改變及自然條件等因素,自然條件方面,如氣候、地形、地質結構等,這些均會影響動、植物的生長及分佈。

本流域雖處亞熱帶,但因受地質(上游土壤較貧瘠)以地形影響(平均高度在三百公尺以下),植物種類大都為一般平野常見的台灣自生植物,唯至目前為止並無重要的保育物種。但因本流域具丘陵、平原、海岸等地形,故生物種類的分佈各具特色,亦即相異的地形間,仍可舉出較代表的植物,至於鳥類,其分佈情況原則上與植物類似,近海處多水鳥,近山處則多陸鳥。以下將概略性地介紹,流域內較容易觀察的植物與鳥類,以做為生物分佈的抽樣。

由於後勁溪各河段的地質與地貌有所差異,植物種類的分佈亦不盡相同,有些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均可發現,如白花咸豐草、馬櫻丹等,有些則只見生長於特殊地帶,如海岸地區的海茄苳、海馬齒等,在本溪上游的丘陵地帶,多刺竹、相思樹、構樹、血桐、五節芒等,相思樹是山區植物的代表,上游地區因地形關係,較不利於耕種,唯根據當時農民所言,在山區曾有人種過稻子,但收成並不佳,今則普遍種植果樹,有芒果、龍眼、荔枝、芭樂、棗子等,部分坡地則種有綠竹等,果園內在果樹弄花時期,常有蜂農放置蜂巢以採蜂蜜。中游段絕大部分為平原地形,是農作和聚落密集區,溪流兩岸的農田,除作物物外田野間散見各種植物,有構樹、血桐、蓖麻子、黃荊、銀合歡,及馬櫻丹金午時花、磨盤草等,赤竹則生長在楠梓加工區後的部分河段。禾本科植物有孟仁草、巴拉草、牛筋草、龍爪茅、小茅等,河床沿岸除有長柄菊、龍葵、野莧、馬齒莧等較低矮的植物,及腎蕨、及鳳尾蕨等蕨類,亦分佈著善於攀爬的植物,像槭葉牽牛、大萼旋花、三角葉蕃蓮、毛西蕃蓮、倒地鈴、葎草、及漫澤蘭、山葡萄、雞屎藤、野牽牛、短果苦瓜等,生長在水邊或水裡的有,水丁香、慈姑、蘆葦,及莎草、布袋蓮等,在這多種不同植物中,散佈最廣的為白花咸豐草和巴拉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gt3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