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剪黏簡介

        台灣剪黏工藝最早源自何時,因缺乏文獻記載難以考證,僅知最早盛行於中國閩南地區,是一種內部以鐵材為骨架,外部施以灰泥做雛形,最外層再以淘汰或損毀的陶瓷,經由藝師裁切、鑲嵌黏合而成的作品。

        但隨著新材料不斷地引入研發,剪黏歷經幾次不同材質的變革,首先是日據時代彩色玻璃出現,取代原先的陶瓷材質,接著是塑膠工業興起,引入彩色塑膠片,最近幾年則是採用配件完全模具化的便料。


   

      
這些利用上述各種不同材料所施作的作品,在歷經歲月的考驗後,優劣互現,用彩色塑膠片施作的剪黏,因極易退色和脫落,早已被淘汰;採用陶瓷與玻璃材料的傳統手工剪貼,匠師之巧思與精湛技藝,幾乎變成「空谷足音」,除了少數古蹟建築和部分廟宇仍堅持外,其餘大多是被價廉的模具化剪黏所取代,傳統剪黏工法呈現斷層危機,不容我們不慎。

  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gt3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